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装修验收的具体标准的步骤和重
验收隐蔽工程专家为你解惑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
建筑工程竣工文件质量全过程的
公路工程决算难点问题分析
家装竣工验收的四个步骤
竣工验收后的工作
移交验收的角度如何处理工程项
如何做好施工项目收尾工作
项目管理技巧新探之“软技巧”
家装中不容忽视的N个验收问题
关于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相关规
如果需要提出前竣工,应如何办
项目验收工作应如何组织?
建设工程项目收尾的一些体会
浅谈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
也谈混凝土强度的验收与评定
怎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移
关于装饰装修建筑工程项目竣工
项目结束阶段PM要做好三项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前期设计 >> 正文
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8 10:11:01
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①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②宁静,没有噪声;③丰富多彩的绿化;④与水景亲近;⑤街道美丽而整洁;⑥具有历史文化古迹;⑦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⑧有游乐设施。

  宜居城市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等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被控制在最低限度,拥有适宜的城市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绿化,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具备安居生活氛围,气候条件比较适于人类日常行为活动,保留着一定比例的自然山水景观,使居民随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4.2 防灾的城市规划

  城市是所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地,城市越现代化,其致灾易损性就越大,城市就显得异常脆弱。城市灾害几乎包含着灾害类型的全部,其灾害机理充满复杂的规律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持续致灾要素归纳为:地震、水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灾害、公害致灾、“建设性”破坏、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灾害、城市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在城市安全规划方面,要完善城市安全规划指标体系,将城市安全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建城区进行系统的安全规划,对已经建成的旧城区进行总体安全评价,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设施,设备, 场所等,进行整改。

  4.3 宜居的社会生活

  城市应提供与居民收人水平相当的居住空间,确保享受有适当住房的条件,应有可得的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且生活方便,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居民在购物、就医、就学等方面享受方便的公共服务。城市也应该是一个出行发展为核心,能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城市聚居区应降低人口密集,整个城市可以形成若干个次中心区域和活动区域,分散人流,缓解市中心所承受的压力;另外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普遍提高。通过中心区域带动下的多个次中心区域的协调发展,改善人口聚合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4 独特的城市文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空间开始了新的更新,作为城市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载体,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也相互影响;而其存在形式又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地域实体。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是满足城市功能更迭、保持城市活力、深化城市文化的过程。城市空间的组合方式应该以充分体现出城市与所在地域的关系,城市与人的关系以及城市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建筑、文化、景观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对城市个性的认同。

  城市个性的延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为我们传达的是一种历史信息,尤其是一些较为完整的旧城区,它能够全面的表达某一时期在生产、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特征,在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作为物质与非物相结合的城市个性的延续可以使我们将城市的记忆以一种固化的方式世代相承,不断地延续下去。

  5 结语

  住宅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市民提供栖身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与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既要满足人的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也要满足人的心理意向、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居住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创造完善的物质生活设施,更应创造丰富多彩的满足居住者各层次心理需求的精神生活空间。随着居住区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居住区甚至达到了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封闭式的小区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规模住区和现代城市的要求,应该有条件提倡融入城市的开放式小区开发理念,以促进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张杰,禤文昊,邵磊.现代西方城市居住标准研究.世界建筑.2008,2。

  [2] 由文辉.国外生态住宅与居住区生态建议.上海科技建设.2003,3。

  [3] 傅红,莫妮娜.旧城改造中对城市个性延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4] 沈莉芳,陈乃至.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规划师。2006,11。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