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装修验收的具体标准的步骤和重
验收隐蔽工程专家为你解惑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
建筑工程竣工文件质量全过程的
公路工程决算难点问题分析
家装竣工验收的四个步骤
竣工验收后的工作
移交验收的角度如何处理工程项
如何做好施工项目收尾工作
项目管理技巧新探之“软技巧”
家装中不容忽视的N个验收问题
关于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相关规
如果需要提出前竣工,应如何办
项目验收工作应如何组织?
建设工程项目收尾的一些体会
浅谈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
也谈混凝土强度的验收与评定
怎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移
关于装饰装修建筑工程项目竣工
项目结束阶段PM要做好三项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前期设计 >> 正文
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8 10:11:01
时就拥有的家里渡过晚年,这里还包含有心理寄托的需要。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相当一部分住宅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于是一种通用住宅就应运而生。在这种住宅中,从设计和建造时就将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让老年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并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把这些考虑全部做上去,而是逐步来实现。所有这些考虑的实现当然会增加投资,据日本的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如在开始时只考虑基本要求,则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当然,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始建设时就予以充分考虑,比如留足门洞宽度、过道、轮椅回转尺寸,注重卫生间设备的安全、卫生,并在遇险时可以协助等。

  3 居住小区

  3.1 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目前,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①居住密度;②绿地面积;③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④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⑤日照。

  居住区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气氛,追求人作为环境主体的存在价值,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建筑容量、体量和绿地面积的把握上,尽可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到推窗见绿,步步有景。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谋求环境与人相和谐的尺度,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小桥流水”、“步移景异”的尺度关系,而不应追求时髦的空荡大草坪或高层高密度的壮观楼群,因为超人的尺度往往使居民感到渺小或压抑。居住区内的交通速度也应以人行速度为主,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对于人口稠密的中国城市来说,居住区的总体色彩应当是绿色,建筑造型应追求简洁、平和,不宜过于花哨,人在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长期适应形成了生理、心理需求,比如对阳光、气、声音、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容忍程度,在居住区环境中都应当得到满足,居住区环境中充满生命而有秩序,就有助于促进居民身心内部的活和有序化,从而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

  3.2 绿色环保的环境特征

  绿化种植系统,应充分利用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做好控制设计,是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如加大间距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景观;有效利用资源,提倡资源的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在珍惜的同时开发替代产品,在小区中实施垃圾分类、实施中水系统等;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社区建设中将对住户的居住行为进行引导,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自爱自洁、住户和睦,并在社区内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和机制,使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文化。

  3.3 安全健康的环境要素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居住区环境安全,高科技的含量越来越高,利用智能化的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现代通风装置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手段,提升居住区环境的整体安全。

  对于公共卫生部分,防止“非典”、禽流感之类的大规模爆发性传染病的传播,居住区的环境安全有重大责任。卫生部明确要求,集合式住宅中应取消垃圾管井和垃圾收集间,在住宅楼外设置密闭式可移动分类存放垃圾箱,或设置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垃圾站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进行定时杀菌。公共交通走道照明控制开关应采用光控和声控方式,不应采用触摸控制方式,以减少人流触摸交叉感染病毒。

  对于公共安全部分,指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狭义“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通信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体防护、医疗救助防煤气泄漏等诸多内容。智能化小区应安装安全防范子系统,可以管理及周界防卫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住户报警、巡更管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重要设备监控管理等。

  3.4 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

  创造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组团、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空间系列,在居住区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的院落,是居民户外活动的半私密性领域。空间虽然有限,但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座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组团中心绿地可称为半公共领域,也是院落空间的延伸,是便于居民闲暇散步休息、儿童游戏的主要场所。而中心绿地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开辟利于邻里交往、共同生活的场所等共享空间及设施,创造丰富的景观和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增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居民的良性互动,促进社区环境的人文性成长。

  4 宜居环境

  4.1 城市自然环境

  日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