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
作者:余惠君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5 13:49:04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间的协作,减少安装水管电线后修补墙壁用工和喷浆后门窗铲垃圾用工,节约劳动力;(9)加强定额管理,做好劳动定额的查定和分析,按劳动定额签发工程任务单,考核班组工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壮大先进班组和个人。

  第四、减少工程返工损失。工程返工,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建筑安装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工作施工技术水平,采用先进地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按图纸施工,质量要达到施工验收标准,防止混凝土捣厚或捣薄,防止基础挖深或挖浅、垫层加厚或减少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  第五、节约材料费。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随着装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材料费占的比重还要增大。因此,大力节约主要材料、结构件、周转材料、其他材料的消耗,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不少建设安装企业,由于盲目采购,产生大量积压,保管不妥,损坏变质,大材小用,整材零用等现象而造成的材料损失和浪费,仍然相当严重,在降低工程成本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为了节约材料费必须在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使用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运输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采购材料不仅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同时必须从价格和分批采购的数量上加以精打细算:(1)要贯彻执行“合理储备”的原则,避免因积压而引起的损失浪费。为此,必须建立逐级按工程项目编制材料计划,按材料计划编制供应计划,再按供应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或申请计划的制度,克服盲目分散采购的现象,采购以前,还须摸清材料供应情况,做到比物比价,分批采购,陆续备料。(2)要根据“就地取材”原则,仔细调查研究地方材料的资源,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当地廉价材料,节约材料采购成本。

    材料运输费用是材料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体积庞大,消耗材料数量很大,材料运输费用在材料成本中所占比重特大,有的地区黄砂、石子等材料的运输费用甚至超出买价。因此,加强运输管理,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大环节。降低运输费用的主要途径是:(1)要充分了解工地水陆运输条件,注意场外和场内运输的配合和衔接,尽可能地缩短运距,利用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法,减少中转环节;(2)根据工程进度,随时掌握供应计划,严格控制进场材料,防止到料过多造成大批退料的转运损失;(3)在材料、构件运动装卸过程中,要力求养活料耗,防止断裂损失,对运来的材料,要加强验收,防止来料短缺,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规格不合要求等。

  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存储,防止变质和损耗。堆放工地的砂、石、模板、砌块,要防止随意用来填修道路。

  在使用过程中:(1)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2)对木材、钢筋、模板、玻璃等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做到量材取料、材尽其用,以提高其有效系数;(3)对混凝土要尽可能地采用集中搅拌,减少现场水泥、砂、石的浪费,和分散搭建混凝土搅拌台、水泥库所造成的材料损耗;(4)要改善操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砌体要保持平整,节约砂浆用量。在采用机械粉刷喷浆时,要充分利用落地灰,减少材料浪费;(5)模板的规格要标准化,制作要工厂化。对用过的模板要及时整理维修,增加周转次数;(6)对工地各种废料要充分加以利用。

  在加收过程中:(1)对拆除的材料和模板要力求减少损耗并加以整修和充分利用。(2)要经常清理现场,做到清除五底(黄砂底、石子底、油桶底、灰袋底、灰槽底),消灭五头(砖头、木头、钢筋头、管子头、电线头),防止将钢筋、木料、砌块、砖头埋入回填土里。

  以上是一般情况来说明建筑安装企业内部降低工程成本的几个途径,在实际工作中,要实事求是,须根据本单位的工程施工特点和具体条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