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兰州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物流市场群落分析和构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土木工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19 15:01:5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大力发展兰州的物流业,是业内人士普遍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兰州的物流企业可以归纳为四种:一是以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原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兰州市内近年来一些大型生产企业的仓储用地和设施面向社会开放,也逐渐融入物流功能;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主要开展“门对门”运输业务,其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在物流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这类企业的物流配送组织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物流配送的承担者则为这类企业,它们在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物流零散业为主,这在兰州物流业中是一个较大的队伍,在物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缺少统一、高效的管理。

  兰州城市物流市场规划根据《兰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将全面构建“大兰州、大开放、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商务发展格局。兰州市将建成八大物流园区和一个枢纽,即: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建成兰州石化物流产业园区;依托铁路西站货场,整合、培育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依托雁滩商品贸易区等,建成东部·科教论坛ConsumeGuide·TechnologyForum200物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等。哥伦比亚2007年6月29日公布了新的技术法规,对服装制品及纺织材料的标签要求作了更明确的新规定。要求在所涉及货物的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上必须加贴清晰、耐用的标签。连服装尺寸、纺织材料的语言和度量单位注明都作了明细的规定。以上这些都对我国产品出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欧美国家频繁发起的纺织品壁垒,由于技术壁垒本身的突发性和不透明性,市场主体--企业缺乏应对能力。中国要从源头有效解决出口受阻,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

  (一)加强对我国企业出口壁垒研究,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政府要建立从国家到地方完整的预警系统,定期收集、实时监控壁垒信息,综合评价、定性分析后,为行业和企业提供详实、科学的预警评析和宏观导向。行业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组织行业内和相关行业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加快新技术推介,举办境内境外学术论坛活动。

  (二)立足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突破口现代纺织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功能型、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企业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产学研联手加大有毒物质的替代产品研发。四川丝绸进出口集团和四川大学联合开发的桑皮纤维系列混纺纱线技术,是利用废弃桑树枝(皮)资源,通过科学方法开发出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纯天然桑皮纤维纱线及制品,不仅提升了传统纺织丝绸领域的产品质量,冲破了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重要的是为国内纺织服装业创新提供了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本国比较优势,开发质量高、成本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纺织产品,以保证我国纺织业出口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国内技术法规建设,建全标准体系认证机制,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我国应加强新材料标准、新材料的产品质量指标、生态纺织品标准等的研究制定工作,开展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方法、可降解性产品试验方法研究,形成相关检测、控制和评价标准;结合纺织业未来“十一五”科技攻关方向,研究和制定功能性纺织产品配套的试验方法及其功能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加强环保、节能、节水印染新技术配套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开展ISO和生态标准体系的推广和认证,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在丝绸、亚麻、羊绒等我国特有的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方面,提出国际标准工作项目,促进我国优势行业标准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黄崇芬,纺织品技术规则与国际贸易,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柴海涛,2006年中国商务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3]TheProtocolonChina,sAccessiontotheWTO,ShanghaiPeople,sPress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